自2022年以来,我国粥品市场规模保持稳健增长,近年来,一些新兴的连锁粥品品牌不断涌现,展现出强劲的门店扩张活力。日前,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粥品品类发展报告2025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去年粥品市场规模达483亿元,同比增长3.9%,预计今年有望达到500亿元。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,粥品赛道呈现品类细分化与融合化趋势,未来,品牌需要通过标准化与差异化并重、优化外卖体验等举措,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。
市场规模稳健增长
《报告》显示,喝粥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。考古发现,距今8000年前已出现谷物煮粥。之后,经过不断演变发展,在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味粥品,如华南地区的皮蛋瘦肉粥、潮汕砂锅粥、艇仔粥、状元及第粥等,华北地区的小米南瓜粥、腊八粥等。粥作为我国居民饮食史的重要组成部分,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展。在餐饮行业,传统上,粥以主食形式出现在形形色色的餐厅中,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,逐渐出现了专门以粥为卖点的粥品专门店。如今,粥品已经从一道主食独立发展成为一个品类,并逐渐走向品牌化、规模化发展,进入融合创新阶段。
《报告》显示,门店数方面,截至今年6月,全国粥品门店数已超过6.5万家,相较去年底,增长了4.2%。从粥品品牌的门店数来看,门店数在5家及以下的品牌占比zui大,达66.4%。除此之外,拥有6—30家门店数的品牌数也较多,占比达20.9%。从区域分布来看,华南区域的粥品门店数zui多,占比达到29.1%,其次是华东区域和华中区域,粥品门店数占比分别达到27%、12.2%,其余区域的粥品门店数占比均不超过10%。从线级城市来看,三、四线城市的粥品门店数较多,占比均超两成,分别为25.7%、20.3%。值得注意的是,一.线城市的粥品门店数占比相对较低,为6.5%。
目前,粥品赛道主要由正餐品牌与快餐品牌组成,由于不同的定位和市场需求,两者在经营模式、产品特点、门店情况等方面发展各异。《报告》认为,正餐品牌门店多分布在购物中心、商业中心等客流量大的区域,门店面积较大,如如轩海鲜砂锅粥、潮粥荟潮汕砂锅粥等。而快餐品牌门店则主要集中于写字楼、交通枢纽、社区等,门店面积通常较小,主要满足工作用餐和快速就餐需求,例如三米粥铺、曼玲粥店、糯雅芳粥等。
近年来,随着餐饮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,粥品品牌门店拓展出现分化趋势。人均消费约30元的快餐粥品品牌,凭借亲民的价格和广泛的消费群体基础,门店扩张速度较快。相比之下,正餐粥品品牌因重投入、重体验、人均消费相对较高,在扩张上相对保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