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软糖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,成为我国糖果行业中活力的细分品类之一。传统硬糖巨头纷纷入局,新兴品牌不断涌现,推动软糖品类在健康化、功能化及造型、口感等维度持续突破。这一趋势不仅源于消费者偏好的改变,更折射出整个糖果行业在产品结构、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上的深层调整。
软糖品类快速崛起
海洋生物造型的果味夹心软糖、添加铁及多种乳酸菌与维生素C的软糖、铁盒包装的维生素C爆浆软糖,以及添加>10%真实水果的夹心软糖、多种水果口味的剥皮软糖、拉手小熊造型添加多种营养素的芒果果干软糖……今年一季度,传统硬糖品牌推出的众多软糖新品,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。
近几年,传统硬糖品牌纷纷选择入局软糖市场,这些动作并非偶然。硬糖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速趋缓,市场饱和,企业创新乏力,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,多集中于薄荷糖、水果糖等基础品类,既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体验的追求,也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。
相比之下,软糖市场规模增速显著。贝哲斯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,软糖已成为糖果市场中少数持续增长的细分品类之一,2023年全球软糖市场规模已达1484.28亿元,2029年有望达到3290.16亿元,年均增速预计可达13.95%。传统硬糖品牌的入局,本质是对市场红利的主动捕捉。
业内人士分析,软糖品类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三大核心优势——利润空间、健康属性与场景适配。
相比于硬糖,软糖更易添加维生素、益生菌等功能性成分。在健康消费的浪潮下,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与α世代(2010年后出生的群体)对功能性零食的需求激增,软糖作为功能性成分的理想载体,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。同时,3D立体造型、剥皮设计等相对复杂的工艺在软糖的生产中较易实现。功能性成分的添加、吸睛的造型与有趣的食用体验,使软糖产品实现了高溢价。数据显示,软糖产品的单价普遍比硬糖高30%—50%。这为糖果企业带来了较高的利润空间。
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也是软糖产品的优势之一。在办公场景中,便携的小包装软糖成为解压零食;在儿童辅食场景中,造型可爱的软糖兼具趣味与营养;在运动补给场景中,添加功能性成分的软糖受到健身人群的青睐。